趁著有光趁著有光趁著有光趁著有光
  • 關於有光
  • 作品集
  • facebook

在這塊地,蓋一間很大很漂亮的飯店好嗎?

往港口部落的路上,台十一這條公路,來來回回已經七八年,沿路上又多了哪棟異國建築、又通了哪個隧道、哪邊又掛上了售字,看在眼裡自己心裡也明白,畢竟現實生活掛帥,很多事情的發生似乎變成一種自然而然,我心裡滴沽著。

Mipaliw(米粑流),Pangcah族語是互助的意思,也是這條水圳重新修復、海稻米重新復育的核心精神,由於農地已荒廢多年,沒有使用的水圳也已殘破,舒米姊決定重現這片地景的時候,如何讓水圳再次流動就是最首要的考驗。我還記得那段時間舒米姊攤開一堆文件,早上在鄉公所、水利會、縣府、林務局間穿梭,晚上是挨家挨戶的跟部落居民、耆老們溝通恢復種稻的理想,同時勒嘎舒米已經帶著攝影機記錄著這過程的點點滴滴。

DSC_6605

那時候<海稻米的願望>這部紀錄片的還沒成形,誰都不知道結果會是什麼,但舒米姊的決心,就是勒嘎繼續拍下去的動力。為了籌拍片的經費以及設備可以升級,也是一個單位一個單位的投計畫書、報告審核、然後等待等待等待….在不確定水圳能不能修復的環境裡,以及紀錄片如何發展的狀況中,我還記得聊天時勒嘎說過「有時候自己也不清楚拍攝的目的,但總是要把部落發生的事給記錄下來,這計畫不管成功還是失敗都會是紀錄片的一部分」。那句話或許不經意,但也反映了導演拍紀錄片的精神;我有把這句話放在心裡。

 

勒嘎在《太陽的孩子》首映後說,這部片復育的不只是梯田,而是人心。看著電影中熟悉的場景一一劃過,演員不乏是熟悉的臉孔,那種感覺很特別,尤其兩位導演在劇本中巧妙的把這幾年部落發生的事情一一數算了一次,用原住民的幽默數落了這荒謬的社會現象,其中很多議題的處理與細節安排的很巧妙,在角色的設定與事件中穿梭,如果有在關心部落議題的朋友,一定會會心一笑,受限於電影劇本的篇幅與長度,能在這九十幾分鐘的時間裡,讓我們看見這些豐富,可見鄭有傑導演的實力,以及勒嘎導演在部落觀察帶來的溫度,雙導演激盪出的火花不凡,海稻米的願望裡的感動樸實與《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那種尖銳融合再一起,成就了太陽的孩子這部會令人又哭又笑的片子。

DSC_6601

看完首映後有著千言萬語的感受想要訴說,但電影精彩還是不要暴雷。邀請大家一起進戲院支持這部從泥土裡抽芽的影片,讓她在我們心裡結穗,把感動收割到未來的行動上,一起發揮Mipaliw(米粑流)互助的精神,在爆量的媒體口水中發現真正重要的小事。

9/25進戲院前,推薦各位先看過<海稻米的願望>喔~

::::《太陽的孩子》9/25.全台上映::::
但願太陽底下每一個孩子,都能夠以自己為傲;
但願太陽底下每一個孩子,都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聲唱自己的歌;
但願太陽底下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堂堂正正站在自己的土地上,不需被任何人驅趕。

勇氣版預告 https://youtu.be/Y83rSghKSAU

wawa

Copyright 2013 趁著有光設計工作室 | 連絡我們 | All Rights Reserved
  • 關於有光
  • 作品集
  • facebook
趁著有光